close

年齡愈大,基礎代謝率愈低 
基礎代謝率指維持呼吸、心跳、體溫、內臟活動和血液循環等基本生命現象的活動,人體安靜狀態時所需要的熱量。而每人每日所需要的總熱量,70%用於基礎代謝,得以維持生命運作;20%用於日常活動,包括生活和運動所消耗的能量;10%用於人體的產熱作用,包括消化食物、禦寒及冒汗等生理反應。而一般人所熟悉的「新陳代謝率」就是指所有活動加總消耗的熱量。 
重量訓練增加肌肉,「吃掉」卡路里 
唯一能改變基礎代謝只有肌肉的多寡,增加小小的肌肉就可以恢復新陳代謝。約每半公斤的肌肉每天可幫你燃燒30卡,「是全時間在消耗,即使在睡覺時,也能消耗熱量,」台師大體育系教授卓俊辰解釋。若以減重為目標,建議一週5天、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,包括慢跑、健走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。若要增加基礎代謝,則要加上重量訓練,包括仰臥起坐、伏地起身等。重量訓練增加的瘦肉,更會增加身體瘦肉質量,體重中大部份是肌肉,「形成不易胖的身體,」。

提高新陳代謝的關鍵30分鐘,飯後動一動,消除體脂肪 
現在醫學上測量肥胖不再只用體重,而是用脂肪佔體重的比例,一般而言,男生體脂率正常在14~23%之間,女生約在17~27%之間;成年男子的體脂肪率超過25%,成年女子超過30%,就是所謂的「肥胖」。所以就算有人體重超重許多,但體脂肪率只有20%,並不能稱為肥胖;反之若體重在標準以下,但體脂肪率在30%以上,也可以稱為肥胖。

減肥不一定能減掉體脂肪,而減掉體脂肪的關鍵是在飯後30分鐘開始。不想長出比現在多的脂肪,首先要做的就是飯後動一動。因為體脂肪是吃下去的油、碳水化合物囤積而成。碳水化合物經過小腸分解後,最終會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,變成身體能量來源。血糖濃度一升高,胰島素就開始分泌,開啟脂肪細胞大門的鑰匙,將葡萄糖從血液中運至脂肪細胞,使它們變大。所以就算在飲食中不吃脂肪,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讓脂肪細胞變大,讓身體肥胖。而小腸開始吸收是在吃完飯後30分鐘左右開始,而血糖濃度上升也正是在小腸開始吸收後的30分鐘。因此,減掉體脂肪的關鍵在飯後30分鐘開始。 
減肥失敗的三大理由就是:好像沒什麼效果、要大大改變生活習慣、造成心理壓力及身體變差。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有氧運動。如果實在做不到,最低限度就是不讓飯後的血糖濃度升高。

世上沒有天生的胖子.pn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京典麗緻診所 的頭像
    京典麗緻診所

    【京典麗緻診所】

    京典麗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